找到相关内容338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崇尚真实 呼唤真实——怀念正果法师

    是1988年年初了。当时心中一懔,在相当多一部分佛教徒还在躲躲闪闪地隐瞒自己的真实身份、并尽量淡化佛教的宗教品格的时候,梁漱溟先生公开了自己的佛教徒身份,并把三世因果论确定为佛教人生观的基石。这段...

    王雷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61139735.html
  • 道德教育与宗教教育的关系

    ,唯一的办法是引进那非印证(non-empiricial)的辩证。例如引进佛教的三世因果论或神教的神裁判论。这样一来,我们就进人了宗教的领域。这点也说明了,究竟的道德教育,是以宗教为基础的(这点也可以...

    洪祖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84949148.html
  • 身 见

    永恒独立的主体。佛教以实修的经验,否定常(永恒存续)、一(自主.独立)、主(当事者)、宰(支配者)等性质,而说atman是虚假、不存在、不真实。至于无因果论(偶然论)的断见,在修至第二观智“缘摄受智”,...

    明法比丘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34052423.html
  • 崇尚真实 呼唤真实----怀念正果法师

    自己的佛教徒身份,并把三世因果论确定为佛教人生观的基石。这段掷地有声的话,反映了他硬汉子的本色,在我心中引起了极大的震撼,多少年来,每当我在大学讲坛上讲授佛学课程,都要全文抄录这段话,并探讨更深层的文化...

    王雷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400757292.html
  • 俱舍学派-弘传《俱舍论》而得名

    假立,无有实体。俱舍师在这法有我无论的基础上,进而建立有漏、无漏的两重因果论。  新旧《俱舍论》译出后,只是师资相承作学术上的研究,并未成立一般所谓宗派。早在唐代,《俱舍论》就由日僧智通、智达(一说道...

    黄忏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93358464.html
  • 佛教缘起论与生态构成

      佛教修持实践是以追求人生精神解脱为目的,所谓解脱就是从种种烦恼中脱却开来,在精神上臻于自由自在的境界。这种修持解脱是以佛教所理解的宇宙人生真实为依据的,而宇宙人生的真实意义又是从缘起现象上作出的价值判断,释迦牟尼创立佛教时,印度思想界流行着两种因果论:一是认为宇宙是从一种总的原因转变、演化为复杂万象,是因中有果说;二是认为事物是多种原因积累而成,是因中无果说,佛教别树一帜,提出"缘起论",...

    方立天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10059757.html
  • 试论生活中的佛法

    看客。这里的因果律即这种同时互存和异时互存的因果论就是:做人成功是做事成功之因,做事成功是做人成功之果。如种子和芽的关系,因为过去有了种子,现在才能有芽的生起,现在有芽的生起,过去的种子,才能叫做种子,...存和异时互存的关系,也就是佛法的因果关系,即因果论。从这一角度来看,这一因会产生这一果,但从另一个角度看,这一因会产生另一果。通过正面和反面来说明,事实上是没有一个绝对的因,更没有一个绝对的果。世界上...

    谢萍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24161585.html
  • 崇尚真实 呼唤真实——怀念正果法师

    品格的时候,梁漱溟先生公开了自己的佛教徒身份,并把三世因果论确定为佛教人生观的基石。这段掷地有声的话,反映了他硬汉子的本色,在我心中引起了极大的震撼,多少年来,每当我在大学讲坛上讲授佛学课程,都要全文...

    王雷泉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12164042.html
  • 对于因果应有的正确认识

    自作自受,任何人都替代不了。了解果报自作自受的道理,我们就应该行善积德,切莫造下恶因,一旦嚐到恶果,也就追悔莫及了!   《瑜伽师地论》卷三十八说:“已作不失,未作不得。”揭示了佛教因果论的特点:任何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575064949.html
  • 佛教与科学的三大交涉点(二)

    揭示出因果关系的法则,而佛教则将这种因果法则运用于社会伦理与人格塑造之中,具有高度理性化的特质。佛陀理性化的业力因果论既消解了神意伦理的迷信色彩,也在强化“自作自受”中避免了宿命论、机运论等伦理学说的...

    释悲寂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170874206.html